张晓寒 官方网站

http://zhangxiaohan.zxart.cn/

张晓寒

张晓寒

粉丝:13466

作品总数:23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张晓寒 (1923.1—1988.5)又名云松,江苏靖江人。 毕业于重庆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。建国后曾在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从事美术工作。 1953年来厦门,任教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(今福建工艺美校前身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赖勇军:平民的性格超然的人生——读张晓寒山水


2015-07-25       作者:赖勇军

 

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大都创造一种“可观、可游、可居”的理想中的生活环境,无论是唐宋以营造意境为主的山水,还是元明清以抒写笔墨为主的山水,概莫能外。画家笔下的山川胜境就是他们心灵的栖息之地,准确地说多半是供隐士隐居的地方。因而,优美淡远,空灵寂照是它们的共同之处。  

    

 



晓寒先生的山水画却不是孤寂的,他不仅热情讴歌祖国河山,同时也画出了对平凡人辛勤劳作的由衷赞美。这在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中是没有的,从他的点景人物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。比如江边的纤夫《蜀江水碧蜀山青》,游人拍照《龙江纪游》,竹筏泛舟《玉女峰》,江边待渡《桃花江上》,海边畅游《万紫千红白鹭飞》,草上牧羊《河西走廊所见》,沙滩拔河《英雄山下》,还有打着五颜六色雨伞的行人《山花艳艳笑声多》。骑车的、挑担的、拉琴的、扛锄的、洗衣的、玩耍的,或疏或密,姿态各异,顾盼有情,显示出敏锐的观察力和造型功力,先生点景人物形象之丰富,造型之洗练,在同时代的山水画家中可谓绝无仅有。点景人物若处理不好,很容易俗气,而先生的点景人物却使得画面生趣盎然,这恐怕跟先生早年从事漫画创作有关。画中人浸漫着他对人生的热爱与眷恋,混合着乡土的气息,洋溢着活泼泼的、平常常的生命之美。

    

与之不同的是,古代画家多表现渔樵耕读的隐士情怀,或者描绘仙宫楼阁,身在其中,尽享人间繁华的场面。偶尔有表现劳动场画的,也是多半出自于同情。

    

从晓寒先生的画题和诗句中就直接反映出他的生活态度。“我爱生辰自作庆,知心几个一痛饮。惭愧父母遗此身,永保天真守本性。”“雨中山似醉,码头人正忙”、“浔江渔火”、“雪舞丰年”。“正多良材到人间”、“岭南春雨竹鸡啼”、“水暖春江好放舟”,一九五八年,鹰厦铁路通车,作《海堤》图题诗:“春风长堤笑颜开,盼得乌龙渡海来。入闽繁华汇鹭岛,笛声悠扬震金台。”一九七八年作《大地回春图》题:“大地春回早,东风满树花,人间传喜讯,山河映彩霞”。

    

作为现代的文人画家,先生自然也向往那种宁静自在的生活。作品《门迎朝霞万道,窗含星斗满天》、《雁门诗意图》、《看云图》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,毕竟,人生的苦难太让人疲惫。但他只是作一种诗意的表达,而没有隐士的意绪。这点从先生的笔墨特征中就能发现。用笔刚健果断,快速而不浮滑,虽然不似标准文人画笔墨要求的生拙老辣,却从另一面显示出他强烈的个人面貌。用墨苍茫、灵动,设色清新而不乏热烈。整幅作品往往痛快淋漓,极富气势。

     

晓寒先生山水画中的平民性正是时代性和他的世界观的集中反映。

    

他的山水画的另一特点是“简”。简是高度的提炼,而不是简单。优秀的中国画家一般只有到晚年才敢用“简”的。历史上以简著称的山水画家有“二米”、倪瓒、担当、八大山人和渐江,多以孤高冷逸为旨趣。现代画家用简笔的除了齐白石、陈子庄,恐怕就要算晓寒先生了。齐白石质朴、率真而清新,富于诗意和情调;陈子庄恬淡、洒脱而多变,妙在意味和天趣;晓寒先生刚健、简括而激情,突出氛围和气势。构图以高远法为主,气势与用笔的俊爽豪迈相一致,山石造型方折、石面皴得很少,只有概括的廖廖几笔,甚至用点染代替。非常重视形的大小组合与顾盼,树木、房屋的穿插呼应和节奏。没有精细的刻划,而是运用富有韵味的点线大胆归纳,显得简约生动,掷地有声。这种画法必须意在笔先,胸有成竹,方能奏效。

 

晓寒先生是一个早熟的画家,也是一个勇于探索、富于创造的山水画家。三十多岁的时候,就有了明显个人面貌。五十四岁达到顶峰,一批精湛的作品就是这个时候画出的。画面以线为主,用线来概括物象,先生可谓独有心得。如《马驼沙上人家》、《于无声处听惊雷》、《虎溪月夜》、《剑阁图》等。接着,先生转向了用墨的探索。古人云:用墨难于用笔。因为墨生于笔,如果用笔不过关,用墨自然失法度。先生用墨不拘成法,或淡、或浓、或五色俱全;或点、或泼、或层层积染。如《壁立万仞》、《笛声穿峡万山苏》等。不似北派山水的厚重沉郁,也不囿于严格的书法用笔,它是抒情的,象一首诗。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石涛、渐江、潘天寿、李可染的影子,但决不类同。

    

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一些作品大量运用点皴,如《万紫千红白鹭飞》、《虎啸龙呤月正明》、《木叶天风》等。点子皴在九十年代中国山水画坛上曾风行大江南北,大有人人用点之势。而晓寒先生七十年代中期就有这方面的成功尝试,八十年代已是运用自如了。我们虽然无法考证点子皴的创始者是谁,但是晓寒先生的探索精神,由此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

二十世纪初,由于西学东渐,山水画家极重视写生。晓寒先生的作品也多从写生中来,他遍游川、陕、滇、贵、闽各省和名山大川。在现代山水画家中,能够在对景写生中提炼物象加工成精品的,恐怕除李可染外,无人能出其右。晓寒先生的一些作品似也不逊色,遗憾的是天不假年,否则,将有更高的艺术成就。

    

人品即画品。晓寒先生的艺术风格跟他高尚的品质和超然的人生态度息息相关。先生自幼家贫,体弱多病,命途多舛,但自立自强。二十三岁有诗句:“书生行素多自爱,能守清贫能吃苦。”“清贫寒苦无所求,松梅竹菊度春秋。”文革期间惨遭批斗,常于狱中用草纸作梅、竹。一九七九年作《黄山积翠》,年介五十七岁的先生题诗:“铺开苍翠色,写出景崔峨。且仰青云上,天风发浩歌。”抒发他的壮志豪情。一九八七年,先生胃癌恶化,手术前作诗:“刀山火海饱经过,剖腹开胸老运通。尚盼人间留两日,余丝吐尽始轻松。”

    

在文人画转向低潮的今天,我们是否能从晓寒先生的艺术中得到启发、增强信心?